兴隆台区建区30周年系列报道之二 创新,赢在“最高端”
- 发布日期:2016-11-30
- 浏览次数:827
金秋十月。“辽宁陆海”传出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收入同比增长3倍以上。
全球装备制造业一片萧条,辽宁陆海石油装备研究院的生意为何一直火爆?院长戴克文给出的答案是:“创新,让我们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推出新技术,赢在最高端。”
有人说,兴隆台区富,是因为有油田。兴隆台区发展的事实一再证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建区30年来,兴隆台区始终把创新放在核心位置,构建经济创新“大格局”,打通成果转化“大通道”,打造经济转型“新动力”,走进实力兴隆“新境界”,由“追赶型发展”转向“引领型发展”,向高端化、国际化挺进。
第一动力,要放在第一的位置
7月9日上午,盘锦中蹇振兴高性能树脂应用技术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
盘锦高新区已经拥有盘锦浩铂、中蹇振兴两家院士专家工作站。
盘锦浩铂,研发机器人钻机、斜直井钻机等特种装备,产品世界先进。
中蹇振兴,将建设世界第一条5000吨/年PPESK系列高性能树脂生产装置,建设深加工生产线,技术世界领先。
兴隆台区工业技术的“水平线”,跨上了“世界级”。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区委书记老颜武说,“我们必须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真正把第一生产力放在第的一位置,使我们的发展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创新,这盘下了30年的大棋局,气象万千。
摆到“第一位”——“科技兴区”一直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兴隆战略”中,占据“先发位置”,走上“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道路。
打造“第一链”——围绕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五大基地建设,部署具有世界性先进技术的企业;开展校企院企协作,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鼓励企业创立科研机构,创新元素向企业集中。“创新链”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链”。
形成 “第一策”——《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全民创业援助行动三年计划实施方案》、《支持创业和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30年间,科技创新政策文件最多、力度最大。
开出“第一路”——转变政府职能,破除体制机制顽疾,优化人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筑起“高速路”。
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26个企业研发中心,引领产业冲向世界。产学研协作、“大学科技园”、“产业技术联盟”连接企业达80%以上,每年有30多项成果成功转化。
创新“第一位”带来发展“第一速”: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5%以上。
迈上中高端,才能跑出中高速
辽东湾,一座CP—460自升式钻井平台,挺起高大的身姿,即将出海。
这是由辽宁陆海研究院研制、辽河重工建造的第六座海上钻井平台。
它有大半个足球场大,一次就位可钻30口油井,一下子能钻出个深海油田。技术水平占居世界“制高点”,掌控“话语权”。
“在转型中超越,发创新中领跑。”区委给创新发展“定标”。
兴隆大地,展开了一场没有终点的“创新接力赛”。
——技术创新“抢位”。
“迈上最高端,才能跑出最高速。”说起创新,戴克文满脸豪气。
这个刚满“6岁”的省级研发机构,已经取得科技成果20多项,专利58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CP—300至460等4个系列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 令欧美巨头闻之色变。
辽宁陆海、长城钻探、天意实业、中蓝电子……近百家企业创造“中国速度”,刷新“中国高度”,提升“中国价值”。
——模式创新“抢跑”。
“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赢得竞争优势。”辽宁天意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彬说,脸上带着他的“微笑曲线”。
微笑嘴型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中, 处在两端的设计和销售附加值最高,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
国际产业模式正由产品分工向要素分工转变,产业的未来正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
天意在左边加强技术创新,进行顶部驱动钻井装置的研发,核心技术国际先进;在右边加强客户的营销,实行现场技术服务;中部的制造交给“市场”;从而实现了“产品卖到世界,服务遍及世界。”
——方式创新“抢座”。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盛世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康守方博士说。
盛世康“醛触媒”系列产品是世界首创,无味空间系列产品首先到互联网“抢座”,2015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
“高端”带来高速。高新区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连续5年超过100亿元,在辽宁省级高新区中领跑。
今天的小不点,就是明天的小巨人
2015年最具竞争力的国产VCM马达十强企业排行榜上,辽宁中蓝以新产品研发能力及智能制造生产能力位居第一。
4年前,中蓝电子“降生”在高新区时,还是个“小不点”,十几个人,七八张桌子。 他们的研发团队一路过关斩将,获得专利11项,五大系列产品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连续三年实现产量、收入“倍增”,成为盘锦首批“小巨人”。
“没有小树,哪来栋梁?今天的小不点儿,就是明天的小巨人,后天的巨无霸。”区长陈宝库说,“我们要做的,就是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你创业我补助,你贷款我担保,”区委区政府推出了资金、补助、场地、服务四大“狠招”,力促小微企业做多做活,做大做强。
发展有气度、培育有温度、扶持有力度,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新支撑。
工业智能化,新技术迅速崛起。辽宁陆海e 铁钻工机器人、陕汽金玺有机器人生产线、海兴科技有智能工厂,全区14个项目被列入盘锦市首批智能制造点示范库。
艺术市场化,新业态快速壮大。广厦艺术街形成了6大板块,20余种业态,200家画廊及艺术机构,近千名文化创业大军。
发展集群化,新模式开始形成。7个楼宇经济区、3个孵化器、4个创业基地等星罗棋布,遍地开花。
创新多元化,新产业层出不穷。艺术梦工厂艺术品、东东卖家具等电商企业超过150家。“魔购”虚拟试穿、田介艺术景观、鸿鑫知识产权等不断涌现。
“大道至简”。区委用创新的“加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形成了创新的新生态。
今天满城小不点, 明天遍地小巨人。(转自盘锦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