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锔匠挑子的世界交接
- 发布日期:2019-07-22
- 浏览次数:690
7月10日,世界技能博物馆首批展品交接仪式在上海黄浦区隆重举行。盘锦福德汇辽河民俗博物馆负责人辛亚萍,向博物馆筹办方捐赠了一件民国时期辽河流域的“锔匠挑子”,还有两个锔好的民国青瓷碗,引发了在场中外客人的关注。
说起锔匠手艺,很多人可能会感到陌生。这是一种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说的正是锔匠。在从前那个年代,一个使用多年称手称心的瓷碗、瓷杯如果裂开碎掉了,人们通常不愿扔掉,此时锔匠们就能够大显身手了。技艺高超的锔匠用精巧的槌子、钻子等工具沿着薄薄的瓷器裂沿打好钉孔,然后将铜质或银质的“锔钉”钉脚钉入孔内,把瓷器复合并加固。瓷器由此严丝合缝、滴水不渗。当然,小到杯碟碗盏、大到盆壶瓮缸的修复,都难不倒锔匠。有的技艺高超的锔匠甚至能把锔钉打造成花鸟形状,反倒让修复后的瓷器显得美妙绝伦、别具玩味,锔匠手艺由此也成为了一门魅力独特的技艺绝活。
福德汇辽河民俗博物馆捐赠的这件锔匠挑子所蕴含的“精工巧技”和“工匠精神”,与世界技能博物馆办馆宗旨深度契合,博物馆筹办方对它一见倾心、高度评价。在交接仪式上,这件锔匠挑子得以入选优秀代表展品,由世界技能组织CEO大卫·霍伊颁发证书,由国家人社部司长张立新与辛亚萍一同为它揭开“盖头”,接受在场中外客人“一睹芳容”:这件木质的锔匠挑子,古朴的漆色闪耀着时光冲刷的印痕,精巧的设计折射出精湛高超的匠人技艺,已被磨亮了的把手和扁担正在无声地讲述那穿行在王宫大院、寻常人家的悠悠往事。
“这件锔匠挑子是我们福德汇辽河民俗博物馆最重要的藏品之一。这次选择把锔匠挑子捐赠给世界技能博物馆,主要是考虑到这件锔匠挑子是一个历史时期民间技艺的代表,同时也是我们辽河流域非遗文化传承的代表。这件锔匠挑子反映出了我们祖辈辽河人在手艺技术上的钻研和磨练,我们这一代人更加应当做好精神传承,让我们手上掌握的各种技艺更加精湛。”辽河民俗博物馆负责人辛亚萍在谈到这个“馆藏之宝”时非常自豪。
据了解,世界技能博物馆是由世界技能组织、国家人社部、上海人民政府签约共建的永久开放的公益性博物馆。目前正在筹建当中,计划将于2021年9月世界技能大赛在上海举办期间开馆。本次参加博物馆交接仪式的首批展品,共有30组105件,覆盖了纺织、钢铁、航天、电气、造船、建工、飞机、汽车等多个领域。这些展品有实物、有照片、有影像;有工具、有作品,还有人物和故事;有远渡重洋的国际技能展品,也有体现我国技能发展特点的展品;有上世纪60年代的世界技能大赛奖牌,也有我国选手获得的第一个阿尔伯特世界技能大赛奖牌;有展示中国古代技能的战国陶器,也有当代技艺最精致的刺绣作品。福德汇辽河民俗博物馆的锔匠挑子同这些展品汇集在一起,仿佛架起了一条穿越时间与空间的技能交流之路,让古今中外灿烂的技能文明成果同场共鸣。
“目前,福德汇辽河民俗博物馆已经与世界技能博物馆筹办方建立了深厚的‘馆际友谊’。这次我们馆捐赠展品,也是应了世界技能博物馆筹办方的邀请。同时,福德汇辽河民俗博物馆也是‘世界技能大赛餐厅服务项目中国集训基地’,是继上海、广州、杭州之后,国家人社部批准的第四家世界技能大赛餐厅服务技能实训基地。所以我们所捐赠的展品份量更重。”辛亚萍笑着介绍。
必须要提及的是,世界技能大赛这个赛事,有着“技能奥林匹克”之称。与体育奥林匹克运动会追求的“更高、更快、更强”目标不同,世界技能大赛追求的是“匠心不舍、精益求精”。每2年举办一次的世界技能大赛越来越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各国选手们聚集在一起,共同角逐6大类的56个竞赛项目。获得世界技能大赛奖牌,不但是选手个人优异技能的证明,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技能水平和精益程度的体现。
让我们共同期待2021年9月世界技能博物馆开馆。届时,这件锔匠挑子将静静地陈列在展台上,在全世界观众的面前展现辽河流域民间技艺和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