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大国重器” 挺起“中国脊梁”——记辽宁陆海石油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克文
- 发布日期:2019-11-21
- 浏览次数:1254
波斯湾,世界海工装备“博览馆”。辽宁陆海设计的CP-300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正与欧美对手同海较技。
它有大半个足球场大,一次就位能打35口井,技术水平达到国际一流,掌控技术的“话语权”。
这是由辽宁陆海石油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戴克文领导研发、辽河重工建造的中国第一艘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目前,陆海研究院研制的5艘CP系列自升式钻井平台,正在世界主要海域作业。
钻井平台,是大国重器。2012年11月, CP-300自升式钻井平台作为国内首艘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升式钻井平台,与蛟龙号一起,成为辽宁省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的重大科研项目。戴克文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辽宁杰出科技工作者、辽宁省劳动模范。
说起钻井平台,戴克文满脸豪气。
1998年,戴克文大学毕业后,来到兰州兰石国民油井公司产品开发部,从事石油钻机结构设计。
一次,他看到一张世界海上平台分布图,发现在世界各大海上油气田作业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全由几个欧美国际巨头研发,几家与他们合作的国内公司制造的只是平台的壳体,真正的核心技术和核心设备还是掌握在国外巨头公司。
一个制造之梦油然而生:“我们要挺直腰板造重器,不给外国公司当小弟。”
2005年10月,他调入原辽河石油勘探局装备工程公司,开始石油钻机的设计工作。他领衔研制的ZJ70DB钻机成为公司主打产品,远销国内外,获得辽宁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然而,他魂牵梦萦的,始终是海上钻井平台。
2009年,他担任辽宁陆海石油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第一件事是造海洋钻井平台,第一个客户是中东PEDC公司,第一个产品是CP-300自升式钻井平台。
2010年12月,戴克文带领设计团队,经过50多万个设计工时,终于完成中国第一艘3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设计。
辽东湾海工基地,伴着新年的到来,平台开工建造。由于施工人员没有经验,戴克文每天赶往基地,为平台建设、重大试验提供技术支持。
2012年9月25日,交船。
2013年3月28日,开钻。
CP-300自升式钻井平台,是国内第一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升式钻井平台。
平台为三角形,长60.98米,宽55.78米,最大作业水深300英尺,最大钻井作业深度9000米,一次就位可钻井35口,自重8600吨,设计定员105人,总造价约10亿元人民币。
中国海工装备制造,挺起了雄厚的脊梁。
他们掌握了自升式平台设计核心技术,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具有平台设计与建造能力的优势后,向CP-375、CP-400、CP-500等更高层次的平台发起冲锋,为中东、东南亚、美洲等地区石油公司设计建造了5艘海洋自升式钻井平台。
至此,我国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已形成系列化,为我国海洋石油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和科技支撑。
目前,这个不满“10岁”的省级研发机构,已经取得科技成果20多项,专利58项。
“世界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有中国制造。”中国CP系列海洋自升式钻井平台制造技术成熟后,戴克文站在中国装备制造战略的高度,放眼全球市场,向海洋钻井装备发起了全面攻势。
——9000米海洋钻井模块,技术国内领先,获得了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取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
——3000米深水钻井船,为我国海工装备走向深海做好技术储备。
——海洋工程智能装备制造基地,海洋平台将军柱式甲板吊机、海洋智能带压作业机等技术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
——海洋钻井平台钻具智能移运排放系统,中国首台套。
——生态环保卫生间,为响应国家环保政策,与中科院合作开发的微生物技术,引领“厕所革命”,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
作为企业负责人,他深深地认识到,只有夯实科技基础,企业才能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实现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科技创新驱动力,提高核心装备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发展。
他紧盯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市场变化,锁定装备制造技术前沿,公司不断加强科研投入,成功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液压钻机、智能钻井移运系统等自动化和智能化石油钻采装备,在中石油、中海油等国家石油公司得到广泛应用,打破了国外公司对国内技术的封锁垄断。
11月15日,记者电话采访戴克文时,他正在“阿布扎比国际石油博览会”会场,与新加坡MODUSPEC公司就钻井平台及钻机监造及服务达成了合作意向,并确定两周后签约。
谈及今后的方向,他告诉记者,5G信息化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要搭好这一趟高速列车,研发数字化智能钻采设备,引领5G时代智慧油田的新篇章。(信息来源:《盘锦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