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份责任与嘱托——兴隆台区志愿者巡堤守坝纪实
- 发布日期:2022-08-25
- 浏览次数:396
8月22日上午9时,阴云密布,细雨蒙蒙,辽河大坝右岸新生监狱段,身穿荧光马甲的志愿者在大坝上巡视着。他们仔细搜索每一寸护坡,雨水的侵袭、蚊虫的叮咬,丝毫不能影响他们的专注与耐心。这群志愿者来自兴隆台区的机关、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他们连续多日冲锋在一线,用无私和奉献织就了辽河大坝的安全网。
“三次参与巡护堤,爱人嘱咐我要好好干”
在辽河大坝4号点位,来自区法院的5名志愿者正在1000米长的责任区段仔细巡护,牵头负责的叫刘长虹,是法院车队队长。
刘长虹说,早上6点半到区政府集合,7点半赶到现场,主要任务是沿大堤巡查,看是否有塌方、漏点存在,2个小时通过手机微信向现场负责人报告一次,巡视工作持续到下午6点半。谈到困难,刘长虹笑笑说没有啥,蚊子叮、雨水淋,都习惯了,还好今天阴天,没有大太阳,否则那太阳炙烤的滋味可真不好受。
这是刘长虹今年第三次参加抗洪抢险了,比起前两次,这次巡护的任务要好干得多。在绕阳河堤段抢险时,刘长虹曾连续奋战一昼夜,人都有点虚脱了,蚊子、烈日根本感觉不到,回到家里才看见满身的红包和晒掉了皮的肩膀。刘长虹的孩子才8个月,这次又接到去一线的通知,他有了一丝犹豫,但他的爱人坚定地对他说:“长虹,去吧,好好干,孩子有我照顾你不用担心。”
说起爱人,刘长虹满是愧疚,他说以后在家里也要好好表现,回报妻子对他的理解与支持。
帽子晒褪色了的巡查队长
在辽河大坝3号点位,一位戴着黑色帽子、身穿荧光马甲的汉子匆匆赶来,他30多岁,面色黝黑。此人叫张佳明,是辽河右岸新生监狱段巡查队的队长。
张佳明是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干部,负责辽河右岸新生监狱段12.44公里堤坝的总体巡查任务。张佳明介绍,目前这个堤段共设置6个点位,每个点位10个人,每天共有60人在堤段内巡视守护。作为堤段巡查负责人,他每天要向志愿者讲解注意事项、巡护要领,组织他们开展堤坝巡查,同时向区防指及时汇报现场情况。
“我是从上周二接手的这个工作,今天是第七天了,堤顶路部分区段施工,车辆无法通过,只能靠步行到每个点位查看情况,现在每天大约要徒步10公里左右。”张佳明说,“这点路程不算啥,之前我们中心副主任杨一策当巡查队长时,施工的路面更长,他每天要徒步近30公里,而且连续9天坚守在大坝上。”
张佳明头上戴着一顶黑色的帽子,帽檐处一圈已经变成了灰色。“这帽子是双色的?”面对询问,张佳明尴尬的笑了,“哪里是双色,是太阳晒掉色了,天天上坝,也没时间去买顶新的。”细雨斜织,被打湿了的“双色帽”在雨中显得分外耀眼。
“你们帮我表扬一下这些志愿者吧,他们很辛苦,也很勇敢。”张佳明说,8月19日,辽河油田迎宾小学教师王晶在巡堤时,树上的花蜘蛛掉到帽子上,并蜇伤了王晶的食指,当时手指就肿了起来,同事劝她赶快去医院处理治疗,她却说没事,还能坚持。“本来就是女教师,天生对昆虫惧怕,而且还被蜇伤了,仍然坚持在岗,真令人敬佩。”张佳明说,“我接报后,马上向区防指领导做了汇报,并在现场处理伤口后,将王晶老师送到了医院。”
张佳明说,类似的故事还很多,总之这些志愿者真是太值得敬佩了,太阳晒、雨水淋、一站就是一天没有地方休息……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都克服了,在他们面前,自己总觉得做的还不够。
6号点位的女教师团队
辽河右岸6号点位,位于大坝的最西端,堤顶路根本过不去,得需要绕行近10公里才能到达那里。
6号点位是幸福小学的教师志愿者在值守,她们一共8个人,是清一色的“娘子军”,迎着细雨,她们巡查检视,彰显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教语文的李夺老师说,来到大坝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感到很高兴,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不能只守在三尺讲台,而是要走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体现价值,实现自我,给学生们做个榜样。冯博是数学老师,孩子刚刚5岁,丈夫在黑龙江某部队工作,刚休了年假回到家里。本想与丈夫好好团聚一下的冯博,接到护堤巡查通知后,二话没说,跟随同事们赶到了前线。冯博说:“我们身上都肩负着责任和义务,在困难和灾害面前,每个人都应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说到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丈夫会不会生气,冯博态度坚定地说:“他很支持我。”
“娘子军”的其他几位也围拢过来,她们表示在这里巡堤体现了自身价值,自己这个暑假过得很充实。谈到困难,她们说蚊子叮咬还可以克服,都带了“蚊不叮”,最难解决的就是没有厕所,所以一直忍着不敢喝水,不过这些都能挺过去。
“如果装沙袋、垒土坝能不能干?”面对提问,几位女老师丝毫没有迟疑,她们说,只要防汛需要,她们可以战胜一切困难,“男人能干的活,我们也同样能干”。
回程,细雨渐收,太阳又重新探出头来。此时,辽河右岸的兴隆台区巡查志愿者们,荧光马甲上辉映着缕缕阳光,他们行走在大坝上,仿佛是一个个钢铁卫士,守护着人民群众的平安与吉祥。(文:田俊,摄:李方闻 区宣传事务服务中心)